主页 > 演讲稿 > 发言稿

中国航天日发言稿

发布时间:2024-11-23

中国航天日发言稿(精选6篇)

中国航天日发言稿 篇1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梦,平凡而不平庸……”是的,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也许它不是那么的伟大,却隐含着自己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我的中国梦——“航天梦”。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像刘洋一样的女航天员。当我有了这一梦想的时候,朋友们和同学都嘲笑我,说我在做梦。可当我看见刘洋和其他两位宇航员带着祖国的荣誉和光荣飞上太空时,我的心就不言而喻的激动和自豪。所以,我发誓,以后一定要做一个出色的女航天员!

  刘洋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影响着我,也让我更加坚信,我一定会成为像她一样,为祖国争光!她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我大约有两年没有逛过街了。”对于每个女孩或者女人来说,逛街是美好的时光,而刘洋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而牺牲自己的青春,将青春的热血洒在祖国大陆上。

  她的话让我开始反省,反省自己以前的幼稚梦想:长大以后有钱用、有饭吃、有车开、有房住。比起刘洋,我觉得自己很渺小,甚至卑微。没错,刘洋是一个成功的航天员,可谁又知道,在刘洋身后聚集的是无数的伤痕和失败?!可她面对这些的态度是坚持、是勇敢,而并非是选择逃避亦或是放弃。

  所以,对于这些:困难、失意、嘲讽、不屑和挫折我都已经准备好要如何去面对它们了,那就是:站直,迎接风雨的犀利;笑对,永不放弃梦想的执着与追求。只有这样,我才能成功,才能使我们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向前夸一大步,也才能就此改变中国是“弱国”的称号。

  我一定会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中国,不是什么好欺负的好主儿;我们中国,不是一块任人宰割的肉;我们中国,更不是什么随便让人冷嘲热讽的“支那国”!我坚信我一定会完成自己的中国梦,让我的血液中流淌着对祖国的忠贞、崇敬和自豪的热血。

中国航天日发言稿 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向中国航天英雄致敬”

  当我们仰望星空,面对满天繁星,你是不是心中也会感叹宇宙的浩瀚,人类的渺小,以及对地球之外的好奇。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勇敢地搭乘东方一号飞船进入地球轨道,开创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经过前期充分的论证与试验,七次试射中的后两次才得以成功。人类这首次的太空之旅并不顺利,加加林绕地球一周108分钟的太空之旅可以说是险象环生。也正因为经历了如此多的不易,人类的首次载人航天才更加值得铭记与纪念。加加林的壮举实现了自古以来人类飞天的梦想,开启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联合国大会20__年4月7日作出决议,将每年的4月12日确定为国际载人航天日。

  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迄今已整整60年了,人类的载人航天技术取得了飞速的进步。这60年来,我们国家的先辈们披荆斩棘,不懈拼搏,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实现了我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又经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默默付出,将我国的通天之路修筑得足够宽广。20__年国务院通过确定每年的4月24日为中国航天日,以此纪念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20__年4月24日,我国迎来了第六个“中国航天日”。当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的音乐声响遍全球,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同时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全人类的序幕。20__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如今,中国开启迈向空间站的时代,触角伸向更远的星际。

  杨利伟:中国首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驾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1小时23分,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20__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天,翟志刚和刘伯明、景海鹏组成神舟七号飞行乘组,开始了他们的第太空之行,也是中国人第手持红旗,漫步太空;刘洋:于20__年6月16日搭乘神舟九号顺利升空,成为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她说:“被国家需要是大的幸福”;景海鹏:中国三次出征太空的航天员,20__年6月,圆满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__年6月,他再次奉命担任指令长,执行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王亚平:我国首个“太空教师”……成为一名航天员,他们需要经过严苛的训练。天梯无捷径,唯有苦登攀。他们为祖国无私奉献,不怕牺牲,为了航天事业无怨无悔。他们为祖国出征太空,把使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他们实现了中国航天梦,他们名副其实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航天英雄。

  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无人到载人,从一人到多人,从太空行走到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在浩瀚太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脚印,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离不开一代代航天人的辛勤付出。空间站建设、载人探月、火星探测……中国航天的时间表正在加速。我们的征程未完待续,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每次发射牵动亿万国民的心;每次点燃,筑就千年飞天梦。今天,让我们致敬中国航天英雄!致敬,中国航天人!学习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我们航天中学作为一所航天特色学校,在第六个中国航天日之际,我们初一1班全体同学倡议每一个航中学子积极行动起来,学一个航天人,看一本航天书,画一幅航天画,多了解航空航天知识,为未来筑起宏伟航天梦!为中国航天日献礼!虽然我们现在还只是一名中学生,飞天的梦还只是我们的梦想,可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地学习,好好掌握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遇到困难勇于探索,锲而不舍,将来就一定会像航天英雄们那样,乘坐巨大的宇宙飞船,飞向美丽的太空,让我们的梦想变成现实!

中国航天日发言稿 篇3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20__年6月16日18时37分24秒,神舟九号飞船在甘肃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分别于6月18日与6月24日与“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神9”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标志着中国较为熟练的掌握了自动交会对接技术及载人航天技术的进一步成熟。

  航天工程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也会逐渐迈大……

  早在明朝时期,有个叫万户的人,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他的设想是利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但不幸的是火箭爆炸了,万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可他的行为却鼓舞和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促使人们更加努力地去研究……

  当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乐曲传遍全世界,中华民族从此拉开了进入航天时代的序幕,迈入了探索太空的时代……

  1990年4月7日21时30分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同年7月16日9点40分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20__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成功围绕地球飞行十四圈……

  20__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

  20__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这些事件都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在不断飞跃,标志着我国在航天领域已经齐身与强国之中!

  航天梦,是一个从古至今的梦,是一个中国梦,这个梦想就在祖国稳步发展下次实现了。回想着旧时候的中国,受尽欺辱。但中国没有被打垮,反而强有力的反击了。我们的祖国次的向世界证明着我们的强大。我为祖国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中国航天日发言稿 篇4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1970年,中国人第发射人造卫星,那一年我三岁,正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年纪。每当我的父亲被我没完没了的为什么,问得哭笑不得的时候,他就会说,这有什么为什么呢,火箭都发射啦,卫星都上天啦,所以在我那会的记忆里边,发射卫星、发射火箭,是这个世界上,神秘、牛的一件事情。这个想法就像一个种子一样,种在我的心底,等到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为高考填什么志愿犯了愁。有一天,我在图书馆里边,看到一本《人民画报》,上面有一张“长征三号”的照片,突然我小时候那个想法,就像一颗种子苏醒了一样,我就想如果我不去学航空航天,不去从事这个职业,我可能这一生都没有机会去接触一枚真正的运载火箭。所以一瞬间,我就知道志愿怎么报了:北航、西工大、南航,而且还豪气万丈地说了一句,不服从分配。这样呢,在北航的五系读了四年本科,然后又去西工大上了一年研究生基础课,之后就来到我现在工作的这个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工作了整整25年,这25年里有13年,都是在做“长征五号”。可以说我这一生,就只干了这一件事情。

  有人问,中国为什么要搞“长征五号”大火箭?为什么要搞航天?昨天,我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刘亚洲上将写道,太空是如今这个世界里边,所有国家和军队后的希望,失去了太空,将会失去未来。我觉得将军说得非常好,在当今这个世界,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我们没有独立、自由自主地进入空间的能力,就好像大航海的时代,我们不能造船一样,就像当年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错过大海一样,我们将会错过太空。所以发展“长征五号”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大幅度地提高中国人进入空间的能力。

  这个火箭的特点就是突出一个“大”字,大的发动机、大的结构、大的电气系统、大的地面支持系统。我们发动机单台推力达到了120吨,是中国火箭发动机里边推力大的,采用的是高压补燃技术,它的压力,泵后压力高达到50个兆帕,我们周利民副院长说得很形象,它可以把黄浦江的水直接送到青藏高原上去。“长征五号”的芯级,采用大的氢氧发动机,液态的氢和液态的氧,是人类现在已知的,能量水平高的火箭推进器。

  但是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你高的性能,也给了你一大堆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我们这个发动机,在启动的那一瞬间,它有的部件的温度要从零下253度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内,急剧跳升到零上三千度,涡轮泵的转速要从零迅速加速到好几万转。氢氧发动机号称是火箭发动机皇冠上的明珠,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航天大国,能够掌握这个技术。那么“长征五号”不但研制出了大氢氧发动机,而且一研制就是两种。

  我们那个发射平台大概有两个篮球场那么大,自重两千多吨,高度七十多米,在火箭发射的时候呢,它要承受每秒钟3.5吨的高温燃气的冲刷,燃气的温度总共会达到摄氏三千度以上,速度每秒钟四千多米,真正的烈火焚身啊!这样的发射平台,它又非常精密,它可以3%毫米的精度去调节我们的支撑腿的高度,在发射时候,承受着巨大的力学环境,噪声震动,它的噪声水平会达到164个分贝,164分贝是100分贝能量值的251万倍。那么偏偏呢,在我们的这个发射台内部,又是精密的电子设备,是我们的配气供电的设备。外面这么严酷的环境,发射台内部必须保证一个非常好的力学环境条件。所以这样一个20__吨重的庞然大物,外面是钢筋铁骨,里边是柔情似水,要保护这些设备。它偏偏还能够行走,还能够这么精密,所以你看了我们的发射平台,就不用再去看变形金刚了。

  大的发动机,大的结构,更大规模的电气系统,更大规模的地面发射支持系统,这一切大都为了一个,就是大的运载能力。因为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长征五号”火箭的研制成功,使中国人一步迈进了世界大火箭国家的俱乐部。

  20__年的10月份,“长征五号”正式工程立项,开始了它艰苦卓绝的十年铸箭历程。在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里边,“长征五号”是第一个立项的,但却是后一个首飞的,就因为它的研制难度太大。第一个就是新技术比例太高,这个火箭95%的技术都是全新的,完全突破了国际上,一个新火箭新技术比例不能超过30%的这个惯例;第二个难就难在它的研制工作量巨大,在研制初期,我们测算过,这个火箭的研制工作量,相当于一般火箭的3.5倍,但是到了研制后期,我们再审视的时候,发现当时估计保守了,可能相当于4到5倍。4到5倍的研制工作量,国家没有给我们4到5倍的研制周期啊,没有配备4到5倍的人力资源啊。除了采取一些新的设计手段、设计方法之外,全靠我们这支队伍夙兴夜寐,这么多年,只争朝夕去拼搏,去努力。

  我们研制团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5岁,我们首发试验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0.5岁。在我们总体设计部,有一个年轻的空气动力学的专家叫苏虹。20__年的5月20日,一个大型试验成功之后,我说我请大家吃个饭吧。在饭桌上,大家都说这一年我开心的事是什么,苏虹说,她这一年开心的事,就是终于把自己嫁出去了。原来,我们才知道,她为了这个型号,几次推迟婚礼,第二天就要举办婚礼了,亲友都请好了,单位通知出差 ,拎着包二话不说就走。那天在饭桌上,苏虹她哭了,我问她说你这么难,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啊?她说型号任务这么急迫、这么紧张,我怎么能因为我个人的事情去耽误工作呢。

  在我们天津火箭公司总装车间,有一名叫崔鑫的年轻工人。有一年春节,单位说任务紧,我们只能给大家放两天假,总装车间有个说法,晚上12点之前都不叫加班,那么厂领导知道以后说,这不行,大家一年这么辛苦,你就狠狠心,下个决心给大家放三天,规定正月初四早上必须赶回车间。那么这个崔鑫呢,他为了能够准时赶到车间,他大年初二就出发,结果大年初二那天,天降暴雪,高速封路,火车停运。他怎么回到岗位上?你们能猜到他怎么回到岗位上?他选择走回来。从山西忻州啊走回来,一路上有老乡的拖拉机,他就搭一段,有别人的摩托车,他就搭一段,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他就选择走。他愣是在正月初四凌晨四点钟,顶着漫天的飞雪走回了总装车间。谁说我们的80后、90后,他们是独生子女,吃不了苦,没有担当呀,你看看我们航天这些年轻人,我想火箭起飞时,喷薄的烈焰,就是对他们辛苦付出好的致敬。

  其实每个人初都有他的梦想,有的人坚持下来了,有的人中途改变了。但是不管你选择了什么,年轻的朋友们,我希望你们能够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不要为这个世界的`风华,去干扰你的视野,不要因为短期内没有得到回报,就沮丧或者放弃,不要急功近利。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事业,是需要你花很长时间,去努力,去追求的。就像我们“长征五号”这支研制队伍,这些年轻人,他们花整整十年时间,只做一件事情。我想有一句广告说得非常好,每一个普通人或大或小的贡献,成就了这个国家的梦想。我想你们也是一样,你们每天点滴的努力,也一定会成就你们各自精彩的人生。我看到现场这么多年轻的面孔,就像看到清晨绚烂的朝霞一样,少年强则中国强,中国未来的希望在你们的身上,我祝福你们!

中国航天日发言稿 篇5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再过12天就是第xx个“中国航天日”。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戈壁大漠飞向九天,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号召与誓言终成现实。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的又一里程碑式壮举。因此从20__年开始,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为此,我今天在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弘扬航天精神,树立爱国信念。

  50多年来,航天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国航天自力更生、勇攀高峰,不断演绎着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从东方红一号到东方红五号,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实现了“神舟”飞空, “嫦娥”问月,“北斗”指路,“天宫”览胜,“天问”探火……从近地到深空,从卫星到载人飞船。仰望星空,中国的航天,让夜空的星河更加璀璨。

  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索无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学习航天精神是我们接班人的任务。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你们承载着民族复兴的重大责任,更应该把所学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在此我给同学们提出两点期望:

  第一个是爱祖国,勤学习。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孙中山先生说过:做人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我们的祖国是值得深深地热爱的,你们可能没有经历过那个特殊的艰苦时期,那时候国家一穷二白,外有列强封锁,内里人民穷困,没有一点工业基础,但你们的先辈们没有因为技术匮乏而自怨自艾,而是集中一切所能利用的资源,披荆棘斩巨浪,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终于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才有了今天的国力强盛,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这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小觑我们,更不敢欺侮我们,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是仰赖祖国和先辈们的负重前行。如果没有他们坚如磐石的初心和信仰,哪有如今强大的祖国?如果不是背靠强大的祖国,哪有什么安宁平和的家?同学们,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你们,正生活在一个好的时代,历从未像现在这样,现代化的强国梦离我们如此之近。值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头,你们要非常勤奋地学习,趁着大好时机掌握更多知识,勇敢地挑起勇立潮头的时代担当。用奋斗为理想插上羽翼,以奋进开拓、拼搏奉献描绘出精谨细腻的人生工笔画。

  第二个期望是重修养,提素质。俗话说得好,“先成人,后成才”。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仅仅有点成绩、有点才能还不够,只有具备了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操,良好的个人素养才能拥有光明的前途。这就要求我们在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不断的完善自我。提升个人素养可以先从遵守校规校纪做起,从讲究语言文明做起,从少扔一片纸屑、捡起一块果皮做起,从尊重同学、尊敬老师做起,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举止文明的好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我们还要多阅读,多关心生活,多关心社会,做到克己自律,胸怀大爱,使自己成为一个乐于助人、有益社会文明发展的人;一个体魄健壮、情趣高尚的人;一个抱负远大、意志坚毅的人;一个尽孝有能、报国有才的人。

  同学们,为个人梦想奋斗是快乐的,为家庭美好奋斗是幸福的,为国家富强奋斗是伟大的。请珍惜在学校的时光,珍惜把握自己命运的机会,我相信你们将来一定会超过我们这一代,超过你们的父辈,预祝你们成功!

中国航天日发言稿 篇6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人生是船,梦想就是帆,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想。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走复兴路,圆中国梦”的口号。“中国梦,我的梦”,每个人只要奋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中国梦就会成为现实。

  我的梦想是长大以后能驾驶飞船飞上太空成为一名宇航员,去探索未知的“蓝色空间”。当我从电视上看到“神舟六号”载着费俊龙、聂海胜叔叔在太空遨游的情景,和他们满载中国人的自豪从太空凯旋归来时,我的内心既激动又自豪,当一名航天员的梦想也更加强烈。

  我知道要实现梦想,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想法、一句口号,而是靠自己的努力拼搏,才能实现的。但是要飞入太空并非那么容易。它需要结实的身体,丰富的经验,长期不停顿地训练,而且未来的宇航员还要有广博的知识。

  首先,宇航员要有强健的体魄。于是,我决定每天都坚持早起,和爸爸一起晨跑;周末时,我还经常和同学一起打篮球、羽毛球,锻炼自己的臂力。其次,宇航员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就经常和爸爸妈妈去野外探险,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还尝试着坐过山车、进鬼屋、坐摩天轮等等,做到遇到突发事件沉着不紧张。宇航员要熟悉星球的状况,如果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以为月球和地球差不多,便脱掉宇航服,直接站在月球上,那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我购买了大量关于探索宇宙星球的书籍,收集了大量有关宇航员、火箭、无重力状态等科学常识的资料,不断地去探究宇宙,不但让我掌握了丰富的航天知识,而且激发了我对探索宇宙未来世界的想法。

  宇航员的首要任务是探究各种太空谜团。至今,还有各种谜团没有解开,如:黑洞到底存不存在?太阳系形成之谜?木星的内核存不存在?可以通过黑洞穿越时空吗?还有许多如此的谜团等待人们来解决。神舟十号、天宫一号、嫦娥三号这些航天器的成功发射,无疑波动了无数拥有航天梦的人的心弦,激发了拥有航天梦的人的斗志。航天员的训练是一项很艰苦、很漫长的过程,但我不能放弃,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培养坚强的意志力。这样才能实现我的航天梦。

  每个人的梦想只有一点点力量,汇集起来便成为巨大的力量,正是全中国人的共同努力,祖国才会更富强,复兴强大的中国梦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