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工作计划 > 教师工作计划

教师出国研修计划书

发布时间:2024-10-20

教师出国研修计划书(精选3篇)

教师出国研修计划书 篇1

  一、 境外研修项目名称

  江苏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

  二、 境外研修项目可行性及目的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旨在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以应对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需求与挑战。它更强调的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职业性。英语是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

  近年来我们学校进行了多次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一定地研究积累。若能有机会境外进行合作、研究,一定能使已有成果进一步得到深化,对自身研究水平加以提升。同时,通过在国内相关高校系统地进行选定课程和教学方法地学习并参与相关课程地教学环节等方式,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教学水平,也能更好地配合本校高职高专教学评估工作的完成,真正提高学校学生英语水平以及学校显性指标,本人带着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学习,有充分信心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研修计划,达到本次出国研修的目的。

  三、 实施本次境外研修计划所需的时间、方法

  时间:12个月

  具体时间:待定

  在国外相关高校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包括系统的语言培训、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的学习,了解国外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情况。在培训高校与讲授课程的相关教授进行直接交流,参与其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学习和观摩,考察教材选用情况,取之所长,为我所用,以便回校进行外语或双语教学。还可走访当地有关教育机构,在不同的高校旁听课程,并进行相关的学生交流活动,以上几个活动也可以穿插进行。

  四、 境外研修项目预期效果

  通过该项目,我将会了解更多的语言学前沿理论,评估英语教与学,了解语言教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和问题,为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确定方向与策略。同时能亲身体验东西方文化与教学的差异,了解当地文化与风土人情。培养自己成为能用英语进行授课的双语教师,有重点的建设校内部分学科的双语授课课程,形成教学迎评的一个亮点,在此基础上开展更多的学校对外开放项目,为学校提升知名度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 境外研修项目后续工作

  在研修项目开展后对于境外进修情况的小结、培训报告。通过国外培训后对学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教学大纲、课程设置、选用教材等方面提出若干点改革创新的思路,并能在回国后开设只是一门双语或外语教学课程或开不能开办讲座,以切身经验传播研修国家的有关文化和背景,传达国际上语言教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分享学习经验,进行英语课题研究等,从而进一步深化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教师出国研修计划书 篇2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和有关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和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为追踪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提高我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东北林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试行)》。

  一、指导思想

  东北林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留学基金委)与我校合作开展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为基础,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力度,加快教师队伍国际化进程,推进我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一批在学校各学科(专业)领域内起骨干作用的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二、选派计划

  (一)选派范围

  主要从我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和优秀年轻骨干教师中选拔;优先资助"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和语言类教师。

  (二)选派规模

  根据学校与留学基金委签订的协议及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学校计划每年选拔2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

  (三)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

  (1)访问学者;留学期限为6-12个月;

  (2)博士后研究;留学期限为12个月。

  出国访学的期限一般要求应为12个月,其中语言类教师出国访学、研修的期限不超过6个月。

  (四)留学国别(地区)

  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

  三、资助内容

  学校与留学基金委联合资助内容包括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及在外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赴英国的访问学者可申请1000英镑以内的Benchfee。奖学金资助标准及方式按照留学基金委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本项目所需经费由留学基金委与学校共同负担,超出奖学金资助部分发生的费用由选派人员个人承担。

  四、申请条件

  (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在工作、学习中表现突出,学成后回国为祖国和学校发展建设服务;

  (二)应具有坚实而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科研实践经验,教学质量优秀,科研业绩突出;

  (三)须在本校工作满3年,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有博士学位或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

  (四)申请时原则上须有明确的国外合作对象或已取得拟赴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正式邀请函;

  (五)外语成绩达到合格条件的申请人员,在选派时学校优先考虑;外语成绩未达到合格条件者,可提供反映其外语水平的考试成绩证明进行申报,此部分人员被录取后,需参加相关外语培训并获得合格成绩或在此期间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派出;

  (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东北林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东北林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引进计划人选"优先列入本研修计划;已受学校资助公派出国留学人员,不再受本计划资助。

  五、选拔办法及申请受理时间

  (一)选拔方式

  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基层单位选拔推荐,学校审核,留学基金委负责审批"的方式进行。各单位应按照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及人才培养梯队建设需要审定申报人员所制定的研修计划,遴选排序推荐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校根据单位推荐排序并结合学校整体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最终确定资助人选。

  (二)申请受理及派出工作安排

  (1)初审:学校发布申报通知,受理各单位及个人填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时间为每年12月初;

  (2)确定资助人选:学校根据单位推荐排序并结合学校整体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最终确定资助人选,时间为每学年第一学期末;

  (3)外语培训:确定的资助人选中有未达到留学基金委派出外语要求的人员需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或赴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进行外语培训;

  (4)学校负责审核、录取及申报:学校根据申报个人提供的国外院校或科研机构邀请函(含意向性)及外语水平合格证明确定申报留学基金委人选,时间根据留学基金委通知安排确定;

  (5)留学基金委确定录取人员:留学基金委审核申报材料后公布录取人员名单,时间为每年11月左右;

  (6)派出:符合派出条件的被录取人员凭我校开具的派出证明即可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联系办理派出手续。申报个人根据各单位工作安排及邀请函时间尽快确定时间出国研修。

  六、派出管理、考核及其他

  (一)按照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要求,为使被选派人员能及时派出,请各单位及申请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妥善安排好培训和出国期间相关学习和工作任务;

  (二)被录取人员派出前应签订教师出国研修计划合同,办理出国(境)审批表及交存保证金等派出手续;

  (三)被留学基金委录取人员应在6个月内出访,超过6个月,除特殊情况外,学校将取消其出国研修资格,改派他人;

  (四)受资助人员不得随意放弃受资助资格,须按照留学基金委管理要求出访,出国期满需按时返校报到;

  (五)出国人员办理完护照、签证等手续并获得留学基金委的离境机票后,在离校前将出国时间报告学校人事与专家工作处教师与专家办公室。如离境前仍未告知而擅自离境,学校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六)派出期间管理:

  (1)派出人员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合理制定在外访学、研修计划,紧凑安排学习任务,密切联系对方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导师,确保研修质量,尽快提高业务素质;

  (2)派出人员抵达留学所在国(地区)后,一个月内将入学证明、居住地址告知人事与专家工作处;

  (3)派出人员在外期间应每月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汇报思想动态、学习进展以及专业领域从事研究开展情况等;

  (4)学校不定期与对方合作导师取得联系,了解派出人员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一经发现有思想不端、违法乱纪、松懈懒惰、长时间未与导师联系等现象,学校会根据具体情况上报留学基金委,直至终止对派出人员资助并取消其余下出国期限;

  (七)回国考核:

  (1)期满回国人员应提供带有对方合作导师签名的出国期间个人表现鉴定书;

  (2)回国人员撰写出国期间学习总结和学术成果报告(附学术成果);

  (3)所在单位根据回国人员的出国期间个人表现鉴定书、鉴定意见,结合回国人员完成出国前研修计划情况进行综合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人事与专家工作处;

  (4)回国人员应分别以出国期间研修学科(专业)领域专业知识,出国期间业务总结、感想和体会为主题在本单位作学术报告;

  (5)留学回国人员应具备承担双语教学的能力。

  对于回国考核不合格人员,学校不再资助任何形式的出国研修、访学,并将此次出国经历视为无效。

  七、本办法由学校人事与专家工作处负责解释。

  八、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教师出国研修计划书 篇3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和有关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和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为追踪学科(专业)发展前沿,提高我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东北林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试行)》。

  一、指导思想

  东北林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留学基金委)与我校合作开展的"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为基础,进一步加大青年骨干教师海外培训力度,加快教师队伍国际化进程,推进我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一批在学校各学科(专业)领域内起骨干作用的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二、选派计划

  (一)选派范围

  主要从我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和优秀年轻骨干教师中选拔;优先资助"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和语言类教师。

  (二)选派规模

  根据学校与留学基金委签订的协议及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学校计划每年选拔20名左右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

  (三)选派类别及留学期限

  (1)访问学者;留学期限为6-12个月;

  (2)博士后研究;留学期限为12个月。

  出国访学的期限一般要求应为12个月,其中语言类教师出国访学、研修的期限不超过6个月。

  (四)留学国别(地区)

  教育、科技发达国家和地区。

  三、资助内容

  学校与留学基金委联合资助内容包括一次往返国际旅费及在外期间的奖学金生活费。赴英国的访问学者可申请1000英镑以内的Benchfee。奖学金资助标准及方式按照留学基金委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本项目所需经费由留学基金委与学校共同负担,超出奖学金资助部分发生的费用由选派人员个人承担。

  四、申请条件

  (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无违法、违纪记录,在工作、学习中表现突出,学成后回国为祖国和学校发展建设服务;

  (二)应具有坚实而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科研实践经验,教学质量优秀,科研业绩突出;

  (三)须在本校工作满3年,年龄不超过40周岁,具有博士学位或受聘副教授(副研究员)岗位;

  (四)申请时原则上须有明确的国外合作对象或已取得拟赴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正式邀请函;

  (五)外语成绩达到合格条件的申请人员,在选派时学校优先考虑;外语成绩未达到合格条件者,可提供反映其外语水平的考试成绩证明进行申报,此部分人员被录取后,需参加相关外语培训并获得合格成绩或在此期间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派出;

  (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东北林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东北林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引进计划人选"优先列入本研修计划;已受学校资助公派出国留学人员,不再受本计划资助。

  五、选拔办法及申请受理时间

  (一)选拔方式

  遵循"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基层单位选拔推荐,学校审核,留学基金委负责审批"的方式进行。各单位应按照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及人才培养梯队建设需要审定申报人员所制定的研修计划,遴选排序推荐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学校根据单位推荐排序并结合学校整体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最终确定资助人选。

  (二)申请受理及派出工作安排

  (1)初审:学校发布申报通知,受理各单位及个人填报材料,进行资格审查,时间为每年12月初;

  (2)确定资助人选:学校根据单位推荐排序并结合学校整体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最终确定资助人选,时间为每学年第一学期末;

  (3)外语培训:确定的资助人选中有未达到留学基金委派出外语要求的人员需参加"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或赴教育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进行外语培训;

  (4)学校负责审核、录取及申报:学校根据申报个人提供的国外院校或科研机构邀请函(含意向性)及外语水平合格证明确定申报留学基金委人选,时间根据留学基金委通知安排确定;

  (5)留学基金委确定录取人员:留学基金委审核申报材料后公布录取人员名单,时间为每年11月左右;

  (6)派出:符合派出条件的被录取人员凭我校开具的派出证明即可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联系办理派出手续。申报个人根据各单位工作安排及邀请函时间尽快确定时间出国研修。

  六、派出管理、考核及其他

  (一)按照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要求,为使被选派人员能及时派出,请各单位及申请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妥善安排好培训和出国期间相关学习和工作任务;

  (二)被录取人员派出前应签订教师出国研修计划合同,办理出国(境)审批表及交存保证金等派出手续;

  (三)被留学基金委录取人员应在6个月内出访,超过6个月,除特殊情况外,学校将取消其出国研修资格,改派他人;

  (四)受资助人员不得随意放弃受资助资格,须按照留学基金委管理要求出访,出国期满需按时返校报到;

  (五)出国人员办理完护照、签证等手续并获得留学基金委的离境机票后,在离校前将出国时间报告学校人事与专家工作处教师与专家办公室。如离境前仍未告知而擅自离境,学校将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六)派出期间管理:

  (1)派出人员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合理制定在外访学、研修计划,紧凑安排学习任务,密切联系对方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导师,确保研修质量,尽快提高业务素质;

  (2)派出人员抵达留学所在国(地区)后,一个月内将入学证明、居住地址告知人事与专家工作处;

  (3)派出人员在外期间应每月以书面形式向学校汇报思想动态、学习进展以及专业领域从事研究开展情况等;

  (4)学校不定期与对方合作导师取得联系,了解派出人员工作、学习及生活情况,一经发现有思想不端、违法乱纪、松懈懒惰、长时间未与导师联系等现象,学校会根据具体情况上报留学基金委,直至终止对派出人员资助并取消其余下出国期限;

  (七)回国考核:

  (1)期满回国人员应提供带有对方合作导师签名的出国期间个人表现鉴定书;

  (2)回国人员撰写出国期间学习总结和学术成果报告(附学术成果);

  (3)所在单位根据回国人员的出国期间个人表现鉴定书、鉴定意见,结合回国人员完成出国前研修计划情况进行综合审核,并签署意见后报人事与专家工作处;

  (4)回国人员应分别以出国期间研修学科(专业)领域专业知识,出国期间业务总结、感想和体会为主题在本单位作学术报告;

  (5)留学回国人员应具备承担双语教学的能力。

  对于回国考核不合格人员,学校不再资助任何形式的出国研修、访学,并将此次出国经历视为无效。

  七、本办法由学校人事与专家工作处负责解释。

  八、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